深圳思比特物流有限公司專注于香港小包,香港郵政小包,香港EMS等國際快遞的優質服務。
如果想要成為中國的聯邦國際快遞、DHL國際快遞,顯然不能只滿足于將自己的標識印在廂式貨車上,最早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順豐速運集團(下稱順豐)用了6年時間建立起一個強大的自有航空貨運網絡。而順豐的挑戰者們則裹挾著即將踏入資本市場快車道的底氣,投身于這場決定江湖格局的競爭之中。
成立還不到半年的杭州圓通貨運航空有限公司(下稱圓通航空)于2月24日在上海宣布訂購20架737-800BCF貨機,同樣宣布了該機型訂單的還有目前國內航空貨運市場機隊規模最大的兩家企業順豐航空和中國郵政航空,此前一直兩強相爭的快遞業“空戰”似乎即將陷入一場混戰局面。
快遞企業扎堆上市
“我們一天平均遞送的快遞數量在1000萬-1500萬件,雙11期間能達到3000萬-3500萬件,已經超過了阿里巴巴的量,發展速度超乎想象。”李鴻翔透露,這恐怕也是圓通在進軍國際快遞航空領域不到半年之后便迅速拋出大單的底氣之所在。
事實上包括中國郵政、順豐速運以及“四通一達”在內的中國本土快遞企業早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增長的趨勢,特別是在跨境電商業務成為新增長點之后,原本依靠地面網絡便能迅速做大的快遞企業顯然無法繼續在“地面”網絡去爭食這一市場。
在航空領域更早布局的順豐顯然早已意識到這一問題,并在去年與波音簽訂了一筆涉及至少30架767-300F寬體貨機的訂單,第一架已經在去年底交付。
順豐方面對本報記者表示,寬體機加盟對順豐航空而言意味著“運力解放”,與順豐航空此前主力757-200F相比,寬體貨機實現了運力的成倍提升,同時航程覆蓋范圍延伸至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市場。
先行在國際快遞航空貨運領域的布局已經讓順豐受益匪淺,在新一輪發展機遇來臨之時顯然沒理由錯過,正因為隨之而來的擴張引發對資金的渴求,此前堅持不上市的順豐改變了態度,開始為上市做積極的準備。
2月18日,順豐發布《上市輔導公告》稱,順豐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擬在國內證券市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目前正在接受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華泰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輔導。
順豐航空成立不到7年,發展速度雖然相比國內同業較為迅速,但與其標桿企業聯邦國際快遞相比仍難望項背。目前順豐航空機隊規模剛達到26架,而聯邦快遞機隊規模超過600架,并在去年一次下單購買100架767系列貨機。
國內的競爭者也迎頭趕上,除了圓通航空剛剛簽訂的20架訂單之外,中國國際快遞航空也在去年底跟波音一次簽訂了17架新的貨機訂單。
“目前正是一個格局重構的窗口期,各家都在抓緊時間圈地布局,等這窗口期過后格局一定就很難改變了,到時一定會是強者恒強、弱者逐漸消失的局面。”一位國內某民營快遞企業負責人25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因此也不難理解民營快遞企業即使通過借殼的方式也要趕上這一批登陸資本市場的大潮。
1月初大楊創世宣布與圓通速遞股東已就重大資產重組的相關事宜初步達成一致,各方擬共同推進大楊創世現有業務、資產、負債、人員等全部置出,并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收購圓通國際快遞股權,同時募集配套資金。
大楊創世稱,預計本次重組完成后,該公司的控制權將發生變更,圓通速遞實際控制人將成為公司新的實際控制人,圓通速遞將成為大楊創世的子公司。
如果一切順利,圓通速遞就將借此機會登陸A股市場,而其他多家民營快遞企業關于上市的推進工作也在猶如賽跑一般緊鑼密鼓地進行。
2月25日,去年9月與申通國際快遞實現合并的天天快遞宣布完成A輪融資,天天快遞董事長張鴻濤稱,將在今年3、4月籌建上市小組,并爭取在今明兩年完成上市。
而在去年4月中通速遞完成10億美元融資,內部也同時傳出啟動上市計劃的消息。另一家民營快遞企業全峰速遞高層則在去年下半年公開表示將在2016年登陸資本市場。
然而此前曾經放棄上市的中國郵政國際快遞就顯得有些落后,但據內部人士透露,待內部業務理順之后重登資本市場也已經在計劃中。
我們專注于國際小包裹、國際快遞等服務,專業服務于國內從事eBay、敦煌及阿里巴巴等網絡平臺銷售的國際外貿賣家。更多資訊請登錄我們的官網:http://www.www.biaopie.cn/